李伟强,笔名:晓云,1955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广东高明,中共党员,华南文艺大学国画系毕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善于中国画,尤以绘半工意花鸟画见长。
国画花鸟画作品《一骑红尘贡荔枝》,葵卯年8月李伟强作於广州。 贡品 饥食荔枝,饱食黄皮。其实择食,是人的生活默契,变成了习惯。 两月前,我抵从化神岗,朋友带我到其种植的荔枝林写生。远观那山坡,果 树层叠,像连天绿浪,一望无际。近看串串果实压枝欲坠,既有黄绿相间色的,又有通体曙红色的,似翡翠玛瑙,美不胜收。而荔枝每每挂枝悬垂,果柄横生的油绿肥厚的叶片,即翻卷向上,如只只翱翔的小鸟,煞是好看。 原是来画画的,却受一尝为快的本能所驱,首先吃了颜色有别,体型迥异,品种不同的荔枝。尔后,朋友竟捧了大把的黄皮来,说,啖完荔枝后,吃黄皮,会别有一番滋味。我依了,剥开鸡心型的黄皮,食了几粒,顿觉体内及口腔舒畅无比。黄皮肉酸甜兼具的味道,化去了吃荔枝后滞腻的感觉。我不由得对朋友说,你这林场,能出“贡品”。 ——李伟强记 ...查看更多
国画花鸟画牡丹、荔枝系列,李伟强葵卯年作品欣赏。 春花秋月 今年,不觉六月将至,又想起李后主著名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本来春花和秋月没多大的相关性,但光阴似箭,却让人不得不对时间的流逝,生 发感叹。所幸,我们对美好生活依然憧憬。花香,果硕,鸟鸣,虫唱,日朗,月明,风和雨润,真的感恩大自然的赠予。 ——2023.5.28李伟强于咏竹轩 ...查看更多
2022年1月1日上午,以“美术同盟”为名号的画家们,在广州东风路广东大厦四楼,举办了“粤汇巴蜀2022迎春画展”,参展国画作品共八十八幅。主办方还于当天上午,为画展安排了开幕仪式,在书画作品赠送,文 艺节目表演,书画现场交流等活动中拉开展览序幕。该画展期由1月1日至15日结束,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查看更多
粤动丹青书画作品展开幕(庆广州市国画协会成立40年); 2020年9月26日上午十时,秋阳和煦,金风送爽。广州市国画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书画大展,在广州市人民北路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二楼隆重开幕。 粤动丹青书画作品展时间: 2020年9月26日-9月30日; 地点:广州市人民北路871号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二楼; ...查看更多
近日,拙作国画花鸟画《瞧这一家子》,入选岭南画派“三杰”祖师爷二高一陈的陈树人纪念馆“同道同行”画展,并深感荣幸之至。 于此,读前辈尊师佳作,胜品琼浆玉液,亦堪称谓对余笔耕奋蹄的可贵动力。 更高兴 的是,认识了平易近人的陈树人孙女,八十多岁的陈静芬居士,其为弘扬祖辈岭南画派精神,和社会公益事业,躬体力行,令我钦佩有嘉。 ——李伟强记于咏竹轩 ...查看更多
李伟强国画《花洲古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辉煌路 笔墨颂党恩”广州市珠海区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中,被评为优秀奖作品。 花洲古渡,是明代广州现海珠区同庆路与滨江中路交界处江边(今解放大桥 南面桥脚),曾以买花为主的渡口。如今,新建的牌坊遗址,设在晓港公园内。 命题作画,是蛮有趣的。那既要巧妙突现物像主题,又得有充分的技法构织版幅。 《花洲古渡》,勾画了今年广州疫情防控解封当天,该片景区,雨后初晴,竹林间,牌坊下,石径上,游人漫步的情境。该腹稿的蕴酿,至完成画作,耗时一周,前者却占了约2/3时间,但总算婴儿哇哇落地了。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四个政府部门,授予了拙作“百年辉煌路,笔墨颂党恩”该区美展中,最高奖项20名中的优秀作品奖和收藏奖。在此,对主办方和评委老师们,说声,谢谢了! ...查看更多
花洲古渡 花洲古渡,有个掌故。广州市明代时,城内七个城门口已形成花市。那时,河南(今海珠区)庄头种花已名声大噪。每天黎明时分,便有不少卖花姑娘将花担到跃龙桥边的渡头坐船到对岸的五仙门出售。渡头上花担 清香阵阵、姑娘笑语频频,因此,人们称此处为“花渡头”。后来星移斗转,江边已非昔日模样,海珠区ZF拨款在昔日之渡头附近,即同庆路与滨江中路交界处江边(今解放大桥南面桥脚),建起“花洲古渡”小景。到了90年代,因建设解放大桥的需要,才拆平了“花洲古渡”,并将牌坊重建于晓港公园内。 ——李伟强记于2023/10/28展览开幕式 艺心向党谱新章——海珠.高明2023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广州站) 指导单位 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海珠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 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 佛山市高明区委宣传部 佛山市高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佛山市高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海珠区文化馆 佛山市高明区文化中心 承办单位 海珠区书画艺术研究会 佛山市高明区美术家协会 佛山市高明区书法家协会 广州展(第1期)时间: 10月28日至11月10日 广州展 (第 2 期) 时间: 11月11日至11月20 日 展览地址: 海珠区宝岗路 37 号三楼海珠区文化馆 (南北广场三楼) ...查看更多
《游神农架而感“行”和“知”》 我由蜀转游鄂,是冲着两个诱因,湖北神农架有野人传说的刺激,和神农架,謝绝外国人进入的内地保存得最完好,有“物种基因库”之称森林的神秘。 神农架何为有“架”这 词儿?出于好奇,我询问了当地带我入景区的司机,但他却茫然不知这“架”为何义。抵达景点,我买了一册明信片,并盖了戳,问了像书生样的小哥,才明白。当年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据说,后人盖房子所用的手脚架,就是受此梯架启发的。 朋友圈上,有人见我发的游记,问是否去写生?我说是行走一下。其实别挂上像是专业的“写生”,“采风”类的名,这于出游是对比于背囊更具负担的。 行和知,哪更重要?如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我觉得前者是方式,后者是技术。而“行”却是可以衍生出“知”的,因此,“行”应摆在先,“知”放在后,我以为的。 但有时也不能绝对,如刚入门学画的人,开始就说要去写生,但其知的技术仍未懂,又怎能画得成呢? 这趟出行,我确实有了收获。除看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还吃了,蜀鄂有别于粤既麻又辣的小食,更学了在穗老说不准的国语,卷舌音! 李伟强记于武广高铁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