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副教授 ,高级广告策划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员,陕西省策划协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学 院客座教授,镇安收藏家协会顾问。
主张:绘画当走向心灵 深处。创立水意 画。作品既有中国画传统的意境和意味, 又有西洋画的表现形式。追求宁静、干净、 空灵、悠远、纯美。
发表入选入编:《陕西当代著名书画 家》《世界书画家名录》《艺术名人录》 《美丽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邮票》《陕西教 育》《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等。
获得:全国小型彩画展佳作奖、陕西省 群众艺术展三等奖,第五界国际书画展铜奖,代表作品有《静静河、岸》、《春雪》《 众鸟南迁独不归》。
查看更多>>
水意画两幅创作感悟分享: 第一幅水意画《草原》,黑绿搭配造成压抑和恐怖,白绿搭配形成梦幻与积极,矛盾组合符合太极阴阳符合自然,最终美好占据了上风。 第二幅水意画《梦蝶》,灵感来自于故事《庄 周梦蝶》。在庄周梦蝶故事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短小但是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 ...查看更多
《谈王徵明的水意画》作者:字涵 王徵明的画很美,宁静、干净、空灵、悠远、积极、梦幻、禅意是他的境界。绘画艺术是视觉的艺术,是心灵美的显现,在王徵明的画里体现了这些特质,他的画色彩明丽而优美,构图 奇特而显和谐,技巧多变而不失法度,画面整体清新雅致,寓意深刻而积极。 他的画境界至高,宁静是第一印象。在美学史中,尤其中国美学史将静作为文人精神追求的首要,静以修心反映了一个文化人基本修养,即以静的心态思去做事,这静的境界构成王徵明画的基调。当然,个人内心的宁静反映在画的形式上是干净的,干净又构成王徵明画的另一境界。古人用“明窗净几洁无瑕”来反映一个读书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是美影响人内心世界的基本格调。精神面貌的积极,反射给我们的内心是热情和真诚及坦荡,王徵明的画清新雅致,观后使人心胸豁然开朗,顿时清净,如同他本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努力探索绘画的更高境界,一个乐于研究文化的人,其抱负与胸襟和气度总会真实的反映在作品中。 王徵明的画给人空灵、悠远,这空灵和悠远是旷达的、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远大的、深厚的,中国的山水画家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而王徵明的画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灵魂,或者说是他本人的灵魂。如果说意境是山水的灵魂,那么造境者是意境的灵魂,王徵明很会造境,并靠意境来博得共鸣,这种能力是不可多得的! 他的画不但从形式满足个人直觉美的需要也带给人内心的回味和对更高追求的反思,这一点是王徵明画极具内涵的反映,透过画面窥视到了他构造生命意识中的虚境---一种世外桃源---一个灵魂的栖息地,这是艺术的至高点,也是他个人精神意识世界,而追求这种精神世界的人高傲也显得冷静。诚然,人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当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意味着要独自承受一切,即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自忍受一切,这独立应该是人的特有,在佛教中以慎独得到更好的诠释,构成了中国独有的美,我们称作禅意,禅意是王徵明画的又一境界。 他的画里总出现孤立的动物,或翘首期盼、或驻足思考、或安静沉思、或闭目养神,即使画面中出现更多的动物但总有一只明显的孤立,那应该就是他本人吧! ...查看更多
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其实,传统中国画 的弊端就是造型不准、设色凌乱导致西方绘画很快融入中国的原因,西画必须学,但中国画的核心更要学并发展。 ...查看更多
此幅水意画《苍山马独行》尺寸54x39厘米,刊载过二十一家媒体,转载十几万次,展览三次,宁静干净空灵积极纯美跃然纸上,是水意画中最为厚重大气深邃的作品。
关于静美。韦应物诗中所说:“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静,是画面意境所呈现出的平静安静,反映出画者潇散儒雅大方的静气,并非是画面沉沉的的僵气所反映的作者的匠气,虽有静但无生命。 绘画作品之所以是有生命的产品,是源自艺术家的意识是灵动的,表现在作品上是活泛的,这样的作品是有生命的,给人以活脱脱的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