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到黎雄才的《松月图》,再到罗树辉的《百松图》,“岭南画派”几代人传承有序,大放异彩,各领风骚。
(图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罗树辉先生的国画松树作品《空谷猿鸣》)
中国南部有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南岭山系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一线,历史上就将南岭以南的珠江流域称为岭南。
山高皇帝远的岭南,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明清以后,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岭南成为了中国最先接纳西方文明的地区,涌现了一大批革新人物,也成就了活力四射的岭南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其峰、陈树人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了日本与西洋画法,用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劲爽豪纵的酣畅笔墨,丰润艳丽的鲜活画面,创造出了既有时代精神,又极具地域特色的中国画的新格局,“岭南画派”应运而生。自创一体的“岭南画派”,如春风柔雨,给传统的中国画带来了勃勃生机。
(图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罗树辉先生的国画松树作品)
新中国建立后,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中国文化艺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人才辈出,各显身手,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三足鼎立的繁荣局面,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大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黎雄才,“岭南画派”一代名师。作品构图清新,章法奇特,气势豪放,墨色交融,自成一体,被美术界誉为“黎家山水”,特别是黎雄才的“松”,意境清华,用笔老辣,气势雄劲,黎雄才也被称作“黎松才”。
1926年,高剑父到鼎湖旅游途经肇庆,在肇庆城中,高剑父看到了16岁的黎雄才临摹的清代花鸟十二屏巨幅,惊叹其奇才,随即把黎雄才带到鼎湖,将黎雄才收为门下弟子。
1984年,71岁的黎雄才看到了罗树辉临摹的他画的松,满心欢喜,从此关爱有加。这一次遇见,就像黎雄才当年遇见高剑父一样,彻底改变了罗树辉的人生,让罗树辉与黎雄才结下了不解的师生之缘。
(图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罗树辉先生正在作画)
罗树辉,1950年生于广州,著名画家,师从中国画坛一代名师黎雄才先生。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创作鉴赏研究院副院长兼高级研究员、中华文化艺术名家协会副会长、亚洲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7岁开始,罗树辉常常喜欢把“小人书”当作摹本学画画,这种简单的“线条画”,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誉,罗树辉第一次从绘画中找到了人生的自信。一次,罗树辉偶尔在书店看到了黎雄才的画册,便一发而不可收,为了买全黎雄才的所有绘画书,罗树辉跑遍了广州城郊的所有书店。从此,临摹、品读黎雄才的作品就成了罗树辉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
(图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罗树辉先生的国画松树作品)
七、八十年代,书画家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无论有多著名,都会以“为人们服务”为宗旨,去基层普及文化艺术知识,绝不会先开口要钱。当时,“岭南四大家”黎雄才、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在国内尽管已经非常著名,每月按惯例还是会去基层文化馆或厂矿,义务讲授书画基础知识,辅导书画爱好者学习书画。当年,广州钢铁厂是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在社会上有极高的影响。1984年的一天,罗树辉得知黎雄才和关山月同时要去广州钢铁厂艺术园,便早早地来到现场。那一天,关山月和黎雄才不仅畅谈了各自对中国画的创作体会,还现场演示了绘画过程。一直以画梅著称的关山月,现场画的是竹子,虽寥寥几笔,已是清风秀逸,令人叹为观止。黎雄才粗笔深墨,演示了自己“独松成画”看家绝活。只见黎老横砍竖劈,点染皴擦,一气呵成,转眼间,一株根深叶茂,雄健苍翠的参天巨松便傲然矗立于宣纸之上,顾盼生姿,气吞山河。那一刻的激动,至今想起,已近古稀之年的罗树辉依然难以忘怀。顾不得许多,罗树辉赶紧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习作,请黎老指点。黎雄才一张一张地认真翻看,具体点评,并不时地拿起笔,在罗树辉的画稿上进行修改和示范,一边画一边说:“画松,一曰‘活’,二曰‘准’。活则有灵,画才有魂。要想‘活’,必须‘准’,熟极才‘准’。功夫运到‘准’时,自然就能‘活’。”黎老还说:“许多人学画以为靠临摹就能学会。无论画松,还是画山水画,不写生怎么行?山水画是走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从此,罗树辉铭记恩师的教诲,开始行走于大山名川,用画笔记录下各种山水松石,并把作品都带给黎老批改,黎雄才每一次都会认真点评、修改。直到现在,罗树辉依然会常常拿出黎老修改后的作品,细细品味、揣摩,仿佛再一次聆听恩师的现场教诲。
(图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罗树辉先生的国画松树作品《道骨仙风》)
罗树辉就像一个在“黎家山水”上耕耘的农夫,笔绘朝阳,墨卷夕照,亦步亦趋,一面领略着“黎家山水”的绚丽美景,一面攀岩着“黎家山水”的峭壁陡峰。
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到传承人黎雄才,始终贯穿两个字“创新”。面对巅峰时刻的“岭南画派”,罗树辉的“创新”之路显得尤为艰难。他记得恩师黎雄才常说:“画无定法,法从对象而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在秉承“岭南画派”风韵的基础上,罗树辉融入了北派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以一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势,创作出了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苍松云海”系列作品。
罗树辉的“苍松云海”,用笔遒劲雄浑,水墨淋漓,飞白氤氲,于刚健中见秀逸,于婉约中显豪迈,无论是气韵、水墨、敷色,还是比兴、抒情、哲理都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罗树辉笔下的松,采用焦墨绘制技法,笔笔如篆,刚劲繁茂,枝干粗笔与铁线交叉其间,穿插自然,错落有致,娴熟而不失灵动,苍劲而兼顾飘逸。既有简练准确的结构造型,也有空灵写意的东方神韵;既表现出了松的奔放之势和不阿之情,又彰显出中国画的纤巧之秀和含蓄温润。
罗树辉在“苍松云海”的基础上创作的《百松图》,造型各异,神形兼备。千姿百态的松树,或耸立山头,奇雄挺拔;或傲立峭壁,精妙俊俏;或端坐群石,稳如泰山;或饮风长歌,欲与天公试比高;或静谧蕴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11年,罗树辉的代表作《百松图》入选由亚洲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学会联合主办的新岭南四大家全省、全国巡回展,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图为“岭南画派”著名画家罗树辉先生的国画扇面作品《晨曦》)
明代以后,折扇的兴起,轮以岁月,展而招风的扇面画,成就了中国文人可袖可赏的雅士情怀。由于扇面空间有限,要求画家既要精思巧构,绘制时中间不宜停笔,又要有小中见大的意趣发挥,更要保持扇面画独立的审美效果。因此,与册页、手卷、中堂、横披相比,扇面画对画家的人文情怀、绘画技巧要求更高,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一辈子都不触及扇面画。
在罗树辉的扇面画上,山峦、松石、瀑布,在“苍松云海”的烟岚中被徐徐展开。重墨的松枝,如聚集的一股内在力量,蓄势待发。渲染的云海,与飞奔的溪流融为一体,像一首在山谷里轻吟的诗,长长的回音,沿着层峦叠嶂,向慢慢淡化的远山飘去。此时此刻,所有的写实与意造、笔墨与技法,所有的形迹格辙、点染皴擦都变得无关紧要,最重要的只有超逸绝尘的清幽。在小小扇面的咫尺之间,罗树辉用神来之笔把有限变成了无限。
罗树辉用如椽健笔创作的“苍松云海”系列作品,诠释了中国山水画从真情到诗意的美妙画境,展示了“岭南画派”与时代同脉共融的当代中国文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