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
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
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
隋唐始独立,
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
王维的水墨山水,
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
作者纷起,
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
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
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
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
南北竞辉,
形成南北两大派系,达到高峰。
明 张宏《华子冈图》局部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自唐代以来,
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
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
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
但是,
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
灵活经营,认真描绘,
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
其脉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
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
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
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到了明代,
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
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
加以创新,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二、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
包括:山、水、石、树、房、屋、
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
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三、山水画主要代表:
◆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
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清代张庚说:
“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
元代汤垕说:
“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
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
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
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
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浅绛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
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
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芥子园画传》说:
“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
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
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
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
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
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
盛于元代黄公望,
亦称“吴装”山水。
◆ 金碧山水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称“金碧山水”,
比“青 历代国画绿山水”多泥金一色。
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
坡脚、沙嘴、彩霞,
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
“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
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
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