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

杨牧青兴艺空间

对话 书画艺术家杨牧青

杨牧青

活跃1619747 店铺16 日记1371 好友18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杨牧青兴艺空间>> 杨牧青日志专栏>> 日志-11077

杨牧青兴艺空间
杨牧青日记 对话

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午,受主办之邀,杨牧青主讲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在双井富力城“公益大讲堂”举办。本期以《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为题,以佛学的禅宗为主,兼及佛教在东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价值,禅就在生活当中而展开讲述,分享了相关内容,与听讲者心融共鸣。

本期活动由双井街道志愿服务联盟、富力物业、合熹堂志愿服务总队主办,在华文缘书画社的悉心主持、协调与安排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者前来聆听讲座。活动以增益社区文化,繁荣社区艺术,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新、更深、更远、更高的重新认识和学习,为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和市民文化艺术需要服务。

根据实际需要,六月份讲座安排如下:
6月5日《品书画 学国学 知大道 明天下》
6月12日《易经文化启迪生活的智慧》
6月19日《书画艺术与环境风水的意义》
6月26日《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主讲简介: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癸丑年生于黄土陇塬。著名书画家,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国学智慧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杨牧青书画十渡写生文化基地学术主持,新商道领袖与国学智慧董事长精修班特聘导师,贞观景业高科企业文化战略顾问等。
他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在致力中国书画艺术实践与创新同时深植国学智慧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推动民间智库建设,抒发艺术、文化、社会评论之见,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
近十年以来,以北京各大社区为起点,面向全国,开展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进全国重点社区院校企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开讲几十场/次,具有品牌化的美誉度,受到相关单位表彰和许多媒体报道。

在讲座上,杨牧青说,禅源于佛教。禅学产生于佛学的思想体系,佛教的禅学理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又名佛心宗,又称是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但又离不开汉传佛教的土壤,是被中国化的佛教。
以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并融合了儒家中庸、道家自然的思想,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的智慧凝结与体现。

贯穿在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特别禅宗吸取道家无为自然的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人的自性。后世有论者说 “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
禅宗的禅学理论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学说。特别从唐代六祖惠能禅师之后,就占据了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地位,使其佛学文化蔚然大观,成为后世历代文人学士的文化生活与人生修养、处世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行为规范与标准,在人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禅,处处都与禅机,以至后世高僧大德层出不绝。

杨牧青说,禅,作为佛教的修持活动,有小乘、大乘的区别,而其共同目的是通过安静身体,集中精神,排除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诱惑,将思想专注于一定的观察对象,按照佛教的立场和义理进行思考,以根除烦恼,去恶为善,转识成智,以得到精神解脱。
佛:佛家、佛学、佛教=以人立学,以学传教。
禅:学禅、修禅、禅学=以学立人,以人成佛。
虽然“佛”以“教”的形式而彰显,得以传播,但是今天我们不讲“教”的深义,或者教的仪规等,而重点讲佛的“学”的问题,怎么与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同样,我们也不讲禅的“修”的方法如何高深,或怎么样的去坐禅、入定的问题,而是要讲禅的“学”的问题,也就是禅学的重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的问题,以期生起智慧之心。

昔日,世尊——释加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惠能禅师生于唐高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夜三更,在新州国恩寺(今广州新兴县)奄然迁化,端身不散,如入禅定,世寿七十六岁 。
师,俗姓卢,先世范阳人(今河北定兴县),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生惠能。幼丧父,卖柴养母为生……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誉称“禅宗革命”,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惠能禅师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他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唐武宗灭法之后,广东韶关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世寿120岁,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高僧大德(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衣钵:宣化、本焕、海灯、佛源、一诚、净慧、传印等。  

太虚大师(1890-1947)浙江桐乡人,生于海宁,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笔名太、觉、群、泰羲、华子、悲华、非心、芬陀、昧然、昧昧、缘芜、落凫,别署昧庵、白平、交芦子、悲华主、悲华室主、雪山老僧、缙云老人等,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提出“人间佛教”后又经赵朴初居士、星云大师发扬广大,成为当代佛教发展的方向。衣钵:芝峯法师、法舫法师、大醒法师、法尊法师“世称太虚大师座下四大金刚”,又有印顺长老等得益弟子,都对佛教的发展、僧才的教育、佛学院的创办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禅,原是印度古代各种教派修行的普遍方法,而在佛教生活和佛教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大智度论》卷第二八中说:“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据此来看,禅可以称为定,定却不一定都能称为禅。
《六祖坛经坐禅品》中说:“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长阿含经卷八》中在论述四禅时说:“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灭有觉观,内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所求,忆念舍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在这里,禅主要是对人情感和意念的控制或抑制。 
《妙法莲华经卷四》中提到:“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从这段话看,禅或禅定是认识诸法的必要条件。

《六祖坛经》经典法语选摘: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8、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9、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1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2、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13、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14、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15、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16、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佛学(教)常用的经典读物选摘:
1、《佛法概论》印顺法师著(从太虚法师处倡导人间佛教到如今星云法师) 。《佛学常识课本》李炳南著。《佛教常识问答》赵朴初著。《居家学佛行仪》日净法师著。《学佛行仪》善因法师著。 

2、《中国佛教基本知识》杨曾文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2005年7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佛教传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楚王刘英祭祠佛陀与黄老、东汉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传说和白马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是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等,是在佛学(教)文化知识的学术研究方面比较全面的一本书。 

3、《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大般涅磐经》、《解深密经》、《佛说弥勒上、下生经》、《金光明经》、《梵网经》、《优婆塞戒经》、《六度集经》、《百喻经》、《法句经》、《佛遗教经》、《阿含经》、《四十二章经》、《观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华严经·净行品》、《华严经·梵行品》等。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将以《品书画 学国学 知大道 明天下》为总主题,开设不同的分讲主题,通过大量的图文展示,展开讲述,根据各地辖区内的社区、校园、企业的实际客观条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推进,分期分批开展活动。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围绕中国的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和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艺术的为重点,以医、易、道、儒、佛“五家”传统的国学文化为基础,结合国家当前的主流文化思想和意识,进行主题式的讲述与互动交流,期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好时机下,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更加接地气,让更多的国粹文化经典能够深入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当中去,传播书画艺术正道,弘扬国学文化智慧,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大众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认知度有所提高,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为国家软实力文化艺术发展尽一份文化老百姓、艺术平民的责任和义务!(编辑:艺界网,首发:中国牧青网、艺界报公众号,照片:华文缘书画社提供)

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图1】
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图2】
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图3】
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图4】
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图5】
杨牧青日记-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图6】
2019-06-27 09:57:35 14 0 1448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微信朋友圈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5-2019 【兴艺堂】艺术品交易交流平台(www.chinayis.com)由深圳兴艺堂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 ICP备案号:粤ICP备16008953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6-0437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1727-371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第2167366号 . 页面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7-L-00402422
  • 家庭装饰画热销: 山水画牡丹画花鸟画花开富贵鸿运当头、 书法作品热销: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家和万事兴 ; 操作指南: 兴艺堂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