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权日记:《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解读(二

王根权兴艺空间

对话 书画艺术家王根权

王根权

活跃223390 店铺4 日记140 好友81

您当前位置 首页>> 王根权兴艺空间>> 王根权日志专栏>> 日志-9631

王根权兴艺空间
王根权日记 对话

《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解读(二)《〈书谱>品评》王根权第六讲,原文:“忠信实显,而代不能明;仁义实勤,而物莫之贵。”解读:这一段是陈子昂在为孙过庭喊冤鸣屈。“忠信”,表面上指的是孙过庭对大唐的忠实和诚信,实际上隐含的是孙过庭两次被冤。孙过庭第一次被冤是,太宗崇赏书法,推崇王羲之书法,见到孙过庭的字“书乱二王”后,对孙过庭的字非常赞赏。按说这就是孙过庭仕途上的一次最大机遇,孙过庭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一机遇被破格重用。结果是太宗过世后,因房遗爱谋反一案孙过庭受到了株连,机遇变成了灾难,孙过庭的仕途被不明不白地耽误了。孙过庭第二次被冤是,孙过庭的“率府录事”干的好好的,却因太子事件遭人诬陷,又不明不白地丢了官。“忠信实显”,孙过庭被冤的两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事实已经完全证明孙过庭是被冤枉的。“代”,朝代,指在孙过庭的有生之年,大唐传了三位皇帝,改了十二次年号。“代不能明”,指的是从孙过庭被免官到孙过庭逝世,其间他的冤案却一直未能得以平反昭雪。“仁义”,表面上指孙过庭的为人处事,实际是指孙过庭的书法艺术造诣和他的授书传艺。“物”,自己以外的人,即别人。“物莫之贵”,孙过庭不被别人所看重,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还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译文:先生对大唐的忠实诚信已被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但当初所受的株连和诬陷却未能得以平反昭雪。先生于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及他授书传艺广布艺德的作为,同样不被别人看重,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还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原文:“堙厄贫病,契阔良时。”
解读:“堙”,堵塞,填塞。“厄”,灾难,困苦。“贫”,贫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孙过庭的“贫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贫困,而是不得志时的“贫困”。这一“贫困”指的是与当时社会上的中上等人群,主要是中上层官员相比显得的“贫困”,而不是与社会上的中下等人群相比所显得的“贫困”。“契”,买卖文书。“阔”,多。“良”,长。
译文:先生的时运很不好,仕途的道路一次又一次被阻塞,厄运一次又一次降临。贫困和疾病也都来了,赊别人的帐,欠别人的债很多,长时间也还不了。
原文:“养心恬然,不染物累。”
解读:“养心”,修心养性。孙过庭通过什么形式修心养性的呢?结合上下文分析,孙过庭是以研究书法艺术和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修心养性的。“恬然”,恬静,坦然。“不染物累”,乐于清贫,不追求物质享受,不因清贫而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表明孙过庭专心研究书法艺术和书法艺术思想理论。
译文:然而,先生性情高雅,心境恬淡,处事坦然,乐于清贫,不追求物质享受,也不因清贫而放弃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研究。
原文:“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
解读:“独考”,就是单一或专一考察。这里的“独考”,当属对开篇“有唐之不遇人也”的解释说明。“性命”这里不是单指人的生命或动植物类的生命,而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性命之理”,即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天”,指的是客观世界。“人”,指的是人的主观认识。“庶几”,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天人之际”,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结合,这里指的是书写情感的产生与书写意境的形成。“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指的就是孙过庭撰写《书谱》一事。诸如《书谱》所云:“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等。陈子昂此处所说的“独考性命之理”, 就是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博究始终之理”。
译文:历史上的书法家很多,却只有先生将世间万物产生形成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用于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之中,从而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研究工作有了许多重大突破,取得了许多成果,具有很大的成就。
原文:“将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
解读:“将”,又,且。“期”,等待,期望、期待、期盼。“述”,论述。“所述”,指的就是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将期老有所述”,完成了其书法理论巨著《书谱》一书。“死且不朽”,人死后做为物质的东西不存在了,作为精神的东西却不会腐朽,将永远存在下去。“死且不朽”所指的就是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中所阐述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
译文:先生期望到他老年的时候,能有自己的书法理论建树。先生的期望实现了,不朽的传世书法理论巨著《书谱》一书写成了,先生却离开了我们。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却留下来了,先生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将万世流传,永远不会变朽。

原文:“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
解读:这句话是陈子昂站在孙过庭的角度去说的。“宠荣之事”,指当官受宠,光宗耀祖那些事。孙过庭与所有读书人一样,开始时的确是想走仕途的道路,结果是时运不济,孙过庭在仕途上遭受到了两次重大打击,这才使孙过庭被迫放弃了仕途,而选择了走书法艺术这条路。既然选择了书法艺术这条路,那么荣宠那样的事情就与他没有关系了。
译文:命运的安排使孙过庭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既然已经选择了走书法艺术这条路,当官受宠光宗耀祖一类的事情,那就是别人的事了,与孙过庭会有什么关系呢!

原文:“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
解读:孙过庭的什么“志”未遂?“志”指的什么?这是解读该句的枢机,也是解读全文的钥匙。以往评孙过庭者多是在此处迷失了方向,从而使解读误入了歧途。通读《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会发现,孙过庭一生中有过两个“志”,一个“志”是一般读书人的仕途之志,这是孙过庭的前志。另一个“志”则是“有唐之不遇人”之志,即书法之志, 这是孙过庭的后志。如果不分清前后这两个“志”,将两个“志”混为一谈,对《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一文必然解偏解错,对孙过庭其人也将会发生错读错解。铭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堙厄贫病,契阔良时”以前,说的是前志,从“养心恬然,不染物累”以后,说的则是后志。也就是说,孙过庭免官以前,那个“志”是普通读书人之仕途之“志”,孙过庭免官以后重新立了一个“志”,这个“志”则是“有唐之不遇人”的书法艺术之“志”。“遭谗慝之议”以后孙过庭的“志”从前志变成了后志,立志“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了。以后的孙过庭对经济仕途之事已没有追求了,“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当官受宠光宗耀祖与孙过庭已没有了关系。
以往评孙过庭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误以为孙过庭只有一个志,而且从一志而终。多将此处的“志竟不遂”之“志”,误读为孙过庭的前番之“志”。解读的结果,孙过庭不是“有唐之不遇人也”,而是有唐一位随处可见的落魂知识分子。如此一来,对“有唐之不遇人也”一句就没有办法解读了。没有办法解读,不从自身找原因,不从解读的思路和办法上找原因,而从陈子昂身上找原因,从“铭文”中找问题,结论是“不遇”二字有问题,是多余。处理办法是将其删掉,这就是对孙过庭及其《书谱》的误读错解。
搞清楚孙过庭前后两番志向后,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孙过庭已经立志于书法艺术了,现在《书谱》一书也写成了,“将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按说孙过庭的书法艺术之志已经实现了,孙过庭还有何志未遂呢?事实上是,孙过庭所立的书法艺术之志是一个远大之志,是一个无止境之志。《书谱》是完成了,《书谱》完成以后还有一个推广普及发扬光大的问题,《书谱》的普及推广,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这些工作还没有做,这些工作还需要去做,这就是孙过庭的“未遂”之志。关于这一点,除了能从陈子昂两篇祭文中看的明白外,还可以从《书谱》一书中得到事实支持。《书谱》后记中说的非常明白,“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孙过庭逝世之前显然是没有见到这“一家后进”。
译文:先生希望中国的书法艺术能在自己《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指引下发扬光大,“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先生的这一愿望还没有实现,竟然突然得病去了,就死在洛阳的植业里客舍。

原文:“时年若干。”
解读:按照通常墓志铭的写作要求,死者的生卒时间当属必写实写内容,但陈子昂却没有实写,以“时年若干”代替,这是为什么呢?有两种意思,一是不知道先生的生年,单写卒年不合适。再一种可能就是陈子昂刻意这么写,因为孙过庭是“有唐之不遇人也”,对待“不遇人”就不能用一般的常规去套用,一般人的墓志铭中生卒之年属必写实写内容,先生是“有唐之不遇人也”,“死且不朽”。“死且不朽”就没有卒年,意即先生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译文:您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您没有死,您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原文:“呜呼!天道岂欺也哉!而已知卒,不与其遂,能无恸乎!”
解读:从这段话的整体意思看,“而已知卒”,说的是陈子昂是在孙过庭丧事之后才知道先生病逝的消息的。“不与其遂”,意思是不能做到先生所希望的那样。即没有来得及参加先生的丧葬议式。“其”,指的是“而已知卒”这件事,“其遂”,就是知道先生病逝自己应该干什么。“不与其遂”,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却没有干什么,即没有参加老师的葬礼议式。没能参加老师的葬礼议式,是因为知道的太迟了,所以才“不与其遂”。由此还可以推知,陈子昂很可能不知道先生葬于何处。如此,就有了两个推理结论。第一,这个墓志铭非为实用而作,也没有被刻石随葬,只是应用了墓志铭的形式所写的一篇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被收录到了陈子昂的文集中。第二,陈子昂写的这个墓志铭不是孙过庭的家人请写的,而是自己得到了老师病死的消息后,有所感受,内心有话,想写、要写,一吐为快。
译文:悲伤啊!上天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安排呢?让不该走的人走了。知道老师走了,却不能为老师送葬,这怎么能不让我悲痛万分呢!

原文:“铭曰。”译文:铭文说。

原文:“嗟嗟孙生!见尔迹,不知尔灵。天竟不遂子愿兮,今用无成。呜呼苍天,吾欲诉夫幽明。”
解读:“迹”,当指孙过庭留下的书作墨迹,即《书谱》墨迹。“今用无成”,同于上句的“志竞不遂”。
译文:先生啊先生!今天我们能够看到您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的墨迹,却不知道您现在在什么地方。上天竟然不能使您实现自己的夙愿,您所寄希望的“一家后进”您还没有见到,您就提前离开了人世间。面对苍天,我悲伤啊!我要把这一切倾诉出来,以告慰先生的地下之灵!

王根权日记-《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解读(二)《〈书谱>品评》王根权第六讲,原文:“忠信实显,【图1】
2018-11-15 10:26:37 14 0 2300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微信朋友圈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5-2019 【兴艺堂】艺术品交易交流平台(www.chinayis.com)由深圳兴艺堂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 ICP备案号:粤ICP备16008953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6-0437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1727-371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第2167366号 . 页面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7-L-00402422
  • 家庭装饰画热销: 山水画牡丹画花鸟画花开富贵鸿运当头、 书法作品热销: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家和万事兴 ; 操作指南: 兴艺堂问答